2014 WCT#6 South Africa : J-Bay分站 (July 10~21)
世界知名浪點 J-Bay (Jeffreys-bay) 睽違了兩年終於回到 ASP WCT 賽事巡迴分站上, 圓了選手們一個夢想成真的 " 超級浪管 " !
^ Jordy drops purse at the Prime in 2011, on the board he rode to victory in 2010. Photo: Ryan Miller
首先針對歷年英雄榜來做討論, 回顧一下曾經在 J-Bay 比賽中撒野之 "進擊的巨人" :
根據統計2003~2011年結果如下, Kelly Slater分別在2003、05、08年總共曩括了3座冠軍, 真不愧是衝浪界神仙級的人物, 該拜 ! 南非(飛)籍的 Jordy Smith 連續拿下最近兩年2010~2011的分站冠軍, 這次必定也想在自家門裡憑藉著主場氣勢來再次得奪冠吧 !?
v 2003~2011 J-Bay champion冠軍紀錄統計 :
|
2011 Jordy Smith (ZAF) | |
2008 Kelly Slater (USA) | |
2005 Kelly Slater (USA) | |||||
|
2010 Jordy Smith (ZAF) | |
2007 Taj Burrow (AUS) | |
2004 Andy Irons (HAW) | |||||
|
2009 Joel Parkinson(AUS) | |
2006 Mick Fanning(AUS) | |
2003 Kelly Slater (USA) |
由於在 2012、13 J-Bay 分別舉辦了 South Africa PST (Pro Surf Tour) 5A 與 ASP Qualification Series (QS) 6星賽事而無法排入WCT世界分站, 某部份也是因知名衝浪用品廠商 Billabong 刪減對J-Bay比賽的贊助造成, 不過在2014今年 Samsung 闊手包下ASP整年度賽事後, 在J-Bay這個令人好奇的Supertube超級浪管上, 除非你對三星過敏, 否則必可看到更華麗的"群魔亂舞".
v 2011 Jordy Smith in J-bay
^ 2008 Kelly Slater in J-bay
J-Bay浪點分析
Jeffrey's Bay為南非知名浪點, 附近也有其它知名浪點如St Francis Bay有著類似的地形且面對著南大西洋洋流, 但相對來講 J-Bay的海域開闊、穩定起浪點非常明確, 鄰近市區且交通便捷, 因此當地local surfers也是最愛在此戰浪!
J-Bay特殊地形在海灣轉角處其硬石河床,在固定點 (point break) 位置都會捲起漂亮的右跑浪 (right-hand side wave), 最佳推測最多可持續長達300m, 因此浪點也有具超級浪管 (Supertube) 之稱, 也就是說只要選手速度跟的上就能 "long stay" 在浪管內,順便吃個泡麵看個電視, 我看連cut back都不需要卡啦 !!
Types of Surf break
※ Beach break/ Point break/ Reef break
Beach break (沙灘地型): 單純由於地形起伏起浪, 形成的浪相對較溫循, 適合初學者
Point break (固定點起浪): 浪由河床之固定點的堅硬岩石所造成, 較有力規律, 適合Pro進階者
Reef break (珊瑚礁地型): 浪由堅硬珊瑚礁河床造成, 捲浪力量為最大, 危險性高, 適合Pro進階者
v 照片來源出自於ASP官網
另外, J-Bay 好像有很多海豚跟 " 鯊魚 " ......
參考網站 :
ASP 2014 J-Bay Open Event Guide
FANTASISING ABOUT J-BAY'S RETURN TO W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