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1577 咻咻說  一直衝下去吧!!

 

我的衝浪興趣在經過兩年來的跌跌撞撞, 經過不同的浪點洗禮 [Everywhere] 我的衝浪元年 

 

從一開始剛接觸會站上衝浪板後就停不下來腳步, 尤其在較近的中部"西海岸" 大安/竹南, 車程距離短

 

來回次數多, 不過台灣海峽西海岸好浪機會相較於東海岸少, 花了一段時間在同樣的海上摸索, 接觸到

 

不同氣候的浪況, 偶而大概間隔兩個月時間會去較遠的"東海岸" (宜蘭/台東/花蓮/墾丁) 

 

 

才發現, 太棒了!!

 

 

東海岸的海水污染較少, 面向太平洋的浪較有力. 即使在小順浪的時間清澈許多許多, 畢竟衝浪也是

 

我個人一種旅行的方式 . 但台中至東海岸浪點距離實在太遠, 我得確定浪況是否自己可以掌握, 以省

 

去"油錢+過路費+車子保養的損耗" 這些日子以來仰賴著浪況預報網站 Windguru、MSW網站

 

如果今天我是想去大溪(Dashi) 蜜月灣, 範例如下 :

 

Windguru

http://www.windguru.cz/int/index.php?sc=167600

下圖就可以清楚看到 浪高(Wave)/浪向(Wave direct.)/風向(Wind direct.)

 windguru  

  

 

MSW網站

http://magicseaweed.com/Dashi-Surf-Report/2412/

下圖可以清楚看到, (Swell)/風向(Wind)/潮汐(Tide)/浪高(Surf Height), 一目了然!

NSW Dashi-1  

NSW Dashi-2  

  

基本上如果浪太大對我來講反而因害怕而衝不到, 太小又只能玩shorebreak<--新手毛很多

 

因此心中設定的浪範圍如下 :

Wave height(浪高) : 0.6~1.5(m)之間, 1.0~3.0(ft)之間

Wave direction(浪向) : Forward to shore (浪向朝其他方向會造成流強)

Wind speed(風速) : <10(m/s) Any direction , <15(m/s) off-shore

 

Swell(未崩潰) / Wave(浪) :

浪形成的基本要件是能量, 海水為介質來傳遞能量, 以低氣壓中心放射向外散播

根據Surf science的敘述, 把SW分為"長波長"與"短波長", 長波長就像長腿哥一樣跑得快

因此, 如果我們在數Swell的頻率變快, 代表較大較密集的浪組將會抵達, 可以期待變化

   Swell     

 

  

  

 

 

 

Tide(潮汐) :

經驗上在漲潮後(high tide), 正在退潮的浪較有力, 在外澳感覺很明顯

 

竹南還是會選漲潮的時候去, 畢竟退潮海岸線實在差異太大

 

蜜月灣的時候, 感覺差異較微弱, 因為固定起浪點是同樣有力!

 

S__4325398  

 

因此個人覺得潮汐可參考, 因為我還是只能挑雪遂不挑車的時間去!!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jugo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